马云离任了。
马云离任小米电子软件子公司副董事长的消息吞没了热搜。
总之,这件事本身其实无关紧要,这只是小米集团旗下众多子公司中的一个罢了。
他正在全情地沉浸于在厚积薄发科技事业里。
85场业界造访沟通沟通交流、与200多名金融行业资深人士深度沟通交流、4次高层内部研讨会,和两次正式的监事会……在八十四岁的年纪下定决心投身于厚积薄发,马云的这个下定决心毫无疑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而且,在突破点上,他优先选择了一块非常困难啃的“拦路虎”——自动驾驶。汽车工业的各个组件都比较复杂,当中自动驾驶最复杂,但小米仍然毅然决然地优先选择了这条道。因为在马云看来,这是未来智能化电动车“背水一战的突破点”。
图源:马云演说为了啃下那块拦路虎,小米制定了“全栈暗鞘演算法”的战略。目前股权投资已经少于33亿元,重新组建了少于500人的专用项目组,当中囊括了感应器、晶片、交互规控演算法、多媒体技术、高精世界地图、高准功能定位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所需专业人才,其中许多核心骨干分子还拥有Google、Google等全球世界顶级科技子公司的研制背景。
同时,小米近些年屡次进行不计成本的收购和股权投资,几乎全面覆盖了智能化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当中总之也包括自动驾驶领域。
也许,正是完整的项目组、充足的资金和周密的产业布局,才给了小米声称“2024年进入金融行业第一派系”的诚意。
总之,不看好小米厚积薄发的理由同样很充分。
首先就是天数问题——小米改投汽车金融行业天数较早,被许多人认为“错失了quarterfinal”。
毕竟,2021年改投的小米,比起国内的厚积薄发新势力都晚了五六年,而先行者特斯拉、比亚迪更是已经深耕近二十年了,眼下的电动车市场可谓是强敌环伺。
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尽管小米不差钱,但新能源汽车金融行业的烧钱速度超乎想象。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曾专门发文“给马云泼冷水”——
来源:@任泽平微博文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小米的“后顾之忧”:
小米厚积薄发的诚意毫无疑问来自手机业务。但在全球手机金融行业逐渐告别高增长的情况下,手机还能否支撑得起厚积薄发?根据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小米当季营收同比下滑20.1%至701.7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0.81亿元,同比下降67.1%,创近3年来的新低。
图源:雪豹财经社还有成本把控的问题。
马云曾表示:小米首款汽车的价格
这就对成本把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与手机金融行业不同,在动力电池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厚积薄发想要达到较高的“性价比”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就只有两条道:一个是像早期的蔚来那样,自己承担多余的成本;要么像理想一样,将“压缩成本”进行到底。
能否实现2024年进入金融行业第一派系的目标,前景恐怕仍不清晰。
其实,熟悉小米的朋友可能知道:小米早就造过车了。
那是一辆智能化房车。
这张图如今也是@小米新能源汽车的官方微博背景图在2021“马云的新年愿望”活动上,一位“米粉”对马云说:他想“开着装备全套小米智能化家居产品的房车,环游中国,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化生活”。
于是,小米的工程师就干了三个月,造出了这辆车,里面全都是小米智能化家居产品。
因此,汽车堪称小米的生态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一旦被填补上,可以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据悉,截至8月小米汽车已经申请汽车专利125项,当中约70项与自动驾驶相关,涉及车辆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车辆行驶控制等,和达到L2+级别的相关技术。
而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工厂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设计年产能15万辆,预计将于2023年6月竣工。这个进度也许能赶上马云“小米汽车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计划。
而今年5月,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也在直播中透露,目前小米涉及厚积薄发工作的员工已经有1200多名,将在2024年交出第一张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