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陶渊明:归去来兮 南山有梦
远山层林叠翠,门前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凉亭水塘错落分布……走进江西九江市柴桑区的毛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静谧幽雅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散步闲聊,孩子们在大树下玩闹嬉戏,“梁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曾经,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柴桑区长期生活居住,如今他笔下所描绘的“桃花源”如在眼前。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江西九江人,他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并在年轻时进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来弃职而去,隐居于江西九江。他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传世名句。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上百首诗歌,观澜,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他的诗歌语言淳朴,意境悠长,稀疏平常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悠然自得的闲适意趣,字里行间渗透着回归自然的朴素,梁江,因此也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后代许多诗人都以田园题材入诗,并且逐步发展成为田园诗派。
陶渊明用诗歌作品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在他笔下的乡村田园,没有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却有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桃红柳绿;远离了世俗的车马喧闹,留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静舒适,这正是陶渊明追求返璞归真的诗意人生。
魏晋之后,许多知名诗人都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赞誉,白居易曾有诗云:“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元好问则称赞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为后人编织了一个宁静悠远的田园梦,勾勒出人们心中原始的乡愁模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柴桑区的传统乡村,正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在毛桥村,村民们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已引进蓝莓、红心猕猴桃、七彩荷花等10余种特色产业2100多亩,并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路子。每当周末和节假日,许多城市游客驱车来到村里,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事乐趣。
“随着村庄面貌持续改善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过去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村里人气旺了,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毛桥村支书吴周成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