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光芒,点亮我们的生活
奋斗,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我们寻找更健康向上的人生
从实现温饱到建设全面小康
70年的朴素梦想
是中国人生活的底气
我们从哪里走来
探寻最初的开始和成长的故事
许自己一个未来
就是国之未来
我们踏上一路追梦的征程
在浙江舟山
有一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
叫蚂蚁岛
它拥有100多艘大船
最远可以开到240海里以外捕鱼
每年捕捞海产品产值超过1亿元
然而,70年前
蚂蚁岛穷得要讨饭
渔民们卖掉耳环、戒指
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又搓了12万斤草绳
才挣来9600元
买了岛上第一对大捕船
70年,渔民们经历艰难
走过匮乏,迎来丰裕
这背后是
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的追求
70年来
亿万中国人民在与时代同进步
在与国家共发展中
收获美好的生活
1
“买全球”“吃全球&r
dquo;在陕西洛川的一间窑洞里,洛川吴家庄村村民张福才和家人一起研究“洋年货”,黑金鲍、青口贝和长寿鱼,这些来自新西兰的海鲜,是大儿子张建斌在网上订的。
鲜美的黑金鲍从南半球来到黄土高原,1万多公里只用了72个小时。“买全球”“吃全球”,品尝世界各地的**,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
张福才把新西兰的黑金鲍夹在了陕北的黄馍馍里,这个独特的“肉夹馍”,折射出中国人餐桌上的进步升级。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对吃的变迁,中国百姓有着深刻的记忆。
仅在三十多年前,“早上一杯奶”这个小小享受,都是普通市民难得的待遇。
“那时候要医院出证明,证明他身体不好,可以给你一个计划奶,计划奶就每家一户只能订一瓶。”上海市民张琴芳回忆说。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牛奶年产量仅为20万吨,平均到每个人,一年连1斤奶都不到。
在老上海人记忆里,早上能喝到一杯奶,这一天的开场自然就蛮有腔调。
而如今,凌晨三点,城市还没苏醒,上海1000多家奶站,1万多名送奶工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2018年,中国人年人均牛奶占有量达到34.3公斤。在一个农耕国度,这意味着建立一个新的巨大产业。
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中国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现在你想吃啥随手就来,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满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一种幸福感。” 上海市民胡玥说。
2
“能不能全国每人都能有一件的确良衣服?”
1960年,鲁培新正值青春飞扬,幸运地成为外交官,即将奔赴遥远的莫斯科。他到外交部报到的时候,收到一个置装的条子,是人民币600元钱。
“我心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而且这么多钱,就光是为了做衣服。” 鲁培新说。
西服、中山装,是那时中国外交官的标配。宝贵的600元,鲁培新全花在了一家名为“红都”的服装店,他人生中第一次穿得这么体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给世界?这在当时不仅是个人的穿着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形象。穿上一流的服装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士气。
可是,那时刚刚成为首都的北京,却找不到能做西装和中山装的好裁缝。1956年,208名“红帮裁缝”从上海来到北京。
而在红帮裁缝的发源地,浙江宁波,巧手与匠心,传承至今。
在宁波,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妙能是乡镇服装厂的第一批女工。陈妙能把工厂里面剩下来的零布、碎布,一小块一小块拼起来,做成的衣服,给儿子徐焰辉穿上。
五块零碎布料拼接的西装,让儿时的徐焰辉成为村里最时髦的孩子。
今天,徐焰辉也成了裁缝,而徐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小作坊,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服装智能化生产工厂。
3D量体、虚拟试衣,这家工厂已经掌握了1000多个型号10万个人体大数据,计算机根据量体数据,瞬间完成裁剪匹配。
西服全吊挂智能生产线,生产一件西服,被精细分拆成了250多道工序。尽管订单不同,布料不同,裁剪尺寸不同,但每一件产品,都能被精准传送到加工工位。智能制造正在颠覆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
曾经,最时髦的布料叫“的确良”,其实就是化纤。“我记得周总理说过,能不能全国每人都有一件的确良(衣服)。”中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龚伦兴说。
今天,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每年生产的服装就高达200多亿件。
从缺衣少穿,到成为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第一大国;从量体裁衣的红帮裁缝到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70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中国人一路追赶、创新和超越。
3
曾经的奢侈品,成为中国人生活里的标配
1958年,杭州市民俞水林和姚振林新婚时,花了127元1角,添置了一台熊猫506型收音机。
△纪录片《我们的征程》第三集精彩片段
“当时来讲这个价格比较贵的。那个时候我们乘公交车只要3分钱就够了,127元钱还是比较数字可观的。” 俞水林说。
这款收音机上市时,全杭州只有10台。
而1950年时,5亿多的中国人,收音机保有量仅有100万台。
“开国大典的时候,全国实况广播转播,群众都是集中收听,因为没有办法普及收音机。”熊猫电子集团员工袁征说。
当时中国最大的无线电厂,原南京无线电厂,还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大规模制造出国产收音机时。一场在北京举办的日本商品展览会,让中国人开了眼界。
除了收音机以外,还有电视机。商品展销期间,日本人带着电视机在北京各剧院放映电视。
穿越时光,那些曾经的奢侈品,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里的标配。
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成为亚洲最大、全球三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之一。
13万平米展厅,汇聚了近900家家电供应商,中国的家电商品已经是绝对主角。
最新型双滚筒洗衣机、面部识别的冰箱、自动控制门开关的烤箱,先进的技术和新鲜的产品,吸引着海内外消费者。
61年过去,俞水林和姚振林家里添置了不少大件儿,但那台熊猫506型收音机仍然光亮如新。
俞水林将这台收音机,捐给了生产它的熊猫电子集团。从俞水林的客厅,回到熊猫集团的展厅,记录的是一段历史。
如今,中国每年有近3亿台大家电产品
20多亿只小家电产品出口到全球
超高清8k彩电
引领了电视机行业的下一轮竞争
中国彩电企业
在8k时代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
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驱动着一个又一个时代迎面走来
走过匮乏,迎来丰裕
经历艰难,享受品质
70年,岁月无言,光阴有知
未来
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
正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