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助力宝安“飞起来”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纲要》还提出,要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机场全年实现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1.9万吨、起降航班35.6万架次。全年新增15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新开洲际航线数居内地机场首位。

  “2019年,深圳机场将打造‘客、货、城’协同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国际航线运营品质,同时全力支持航空公司加大宽体机投放力度,塑造空港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红波表示。深圳机场将全力在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发挥“动力源”的作用,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作出新贡献,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发挥引擎功能和带动作用。

  当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的空港新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依托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空港新城将以在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规划以会展为核心驱动和战略性节点,结合空港、高铁等区域性交通支撑,发展会展商贸、创新研发、国际物流等与临空经济紧密相关的功能业态和产业集群。

  现代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近6000家物流企业“组团”发挥集聚效应

  沿着广深沿江高速一路向南,经深莞地界刚进入深圳,便可清晰听到头顶不断传来的强气流声,飞机的频繁起落显现出高速路旁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繁忙程度。

  在这座集海、陆、空、铁联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国际空港,日均近千架次的航班与东西南北贯通的多功能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奠定了物流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据统计,2017年宝安区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06.46亿元,同比增长10.26%;2018年宝安区新增A级物流企业25家,总数达73家,占全市的49%。

  “宝安国际机场是宝安物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宝安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指出,2018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21.9万吨,同比增长5.1%;迎送旅客4934.9万人次,同比增长8.2%,增速在内地前十大机场中位列第一;全年新增15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其中9个为洲际城市,新开国际航线、洲际航线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此外,卫星厅工程项目也已正式动工,预计将在2021年建成启用,进一步支撑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的机场东高铁枢纽,将进一步强化宝安区交通枢纽地位。

  一条条航线的延伸,一座座空港的崛起,在方便人们出行、让这个“世界变小”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在物流带动、产业集群、园区配套的发展模式下,宝安区持续推进临空经济区内产业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助力临空经济建设。

  《宝安区优势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宝安双港优势和产业基础,布局现代物流网络,加快高端物流发展,推进产业融合,积极参与全国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物流合作引领区、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国际物流航运中心建设,将宝安打造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的重要支撑区。到2020年,力争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80亿元。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大空港建设,2018年,深圳机场积极探索发展临空经济,相继引入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园、深圳机场凯悦酒店等配套设施和项目,空港区域也逐渐由复合交通枢纽向交通枢纽牵引、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的最具特色航空城转变。

  如今,在深圳市宝安区,已有顺丰速运、联邦快递、中外运、万港物流、德国汉莎、现代港口等590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辖区内不仅拥有深圳机场、大铲湾码头等交通设施运营商,还有深圳航空、东海航空、顺丰航空等注册在宝安的基地航空公司,以及顺丰速运、跨越速运等国内快递业龙头企业;怡亚通、倍通等综合供应链服务企业;递四方、永利八达通等跨境电商平台领头企业;咕叻网络、国投创新等新兴的物流技术和装备企业,形成了全球100强物流区域总部企业、A级物流企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等各类物流业态并生的企业组团结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深圳临空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民航中南管理局局长胡振江表示,深圳机场要继续擦亮“特区招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圳民航高质量发展;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世界级机场群;要继续强基固本,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物流业作为宝安重点发展产业,将在未来几年成为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的重要一环。”宝安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安将利用交通枢纽优势,调配各种要素资源,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业集约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扶持培育物流新业态,促进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特色物流产业,助力宝安实现从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的跨越。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大空港+大会展”驱动临空经济发展

  高耸的吊机依次排开,一线建筑施工人员认真专注,站在高处俯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钢制的框架已全面封顶,一座崭新的“城市新客厅”已初现雏形。按照规划,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在今年6月30日全部竣工,正式投入试运营。

  在宝安西北部,大空港地区由广深高速、机荷高速延长线、珠江治导线、深莞行政界线、茅洲河、松福大道、福海大道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为95平方公里。2017年,大空港中的空港新城项目被纳入深圳市17个重点区域开发片区之首,作为空港新城的核心工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规划以会展为核心驱动和战略性节点,结合空港、轨道等区域性交通枢纽,发展会展商贸、创新研发、国际物流等与空港经济紧密相关的功能业态和产业集群,引领空港新城发展。

  宝安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戚晓曜认为,大空港地区定位为国际一流的空港经济区,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让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落户大空港地区成为必然。

  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会展新城片区的发展迎来“湾区”与“空港”相叠加的新优势。“作为关键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会展经济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在大湾区庞大且活跃的经济体量下,会展经济将成为本地一个新兴产业,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普华永道思略特华南区总经理唐海燕表示,会展经济带来的高层次人流,将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带来促进作用。同时,国际会展中心展览质量的提升,也将推动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尤其是体验经济的产生。

  作为以会议和展览活动为发展手段的产业经济形式,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一方面,大空港地区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为宝安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另一方面,在会展经济的推动下,一系列会展服务性配套产业将落地宝安,助推大空港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布局。

  在宝安区空港办负责人苏建忠看来,统建楼安全吗,会议会展是宝安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力点之一。“从1991年通航至今,深圳机场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机场区域城区建设品质不高,在机场周边尚未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区、生活区和休闲区。因此,机场在人才资源集聚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其吸引的主要是过境客流,大多数高端商务人士均是经由机场转至福田南山等区域。”苏建忠指出,通过高端会议和大型展会,让机场周边地区从途经地变成目的地,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深圳机场的临空经济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内部城市的合作,抱团提升国际竞争水平也非常重要。”宝安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填认为,宝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外发展合作的重要基地,国际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机场最快地在宝安落地,并通过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他建议宝安要打造辐射全球的海空双港,建设以机场为核心,多方式、一体化、复合型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港城融合,合理利用岸线资源、集约港口用地,鼓励大铲湾港区转型发展、大铲湾后方陆域地区多元提升和宝安港区功能优化,提升港口对城市的增值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大空港地区不仅拥有重要的空港资源,而且处于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会处和珠江口湾区核心位置,具有突出的战略区位优势。从深圳来看,大空港地区开发将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形成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而从深港来看,以深港机场合作为先导,大空港地区将成为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重要功能区域。

  多重战略优势叠加

  打造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

  2018年12月,宝安大空港新兴产业集聚区正式规划为深圳第二批八大新兴产业集聚区之一。发展“临空经济”是空港新城的定位之一。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深圳空港新城的定位是“打造技术标准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国际会展贸易、现代服务等功能,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

  “深圳机场东北是东莞,正北面是广州,西面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区位优势特别突出。所以深圳机场又称‘湾心机场’。”深圳泛珠三角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邓耀庆表示。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有分析指出,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上客货运等网络布局,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城际便捷交通圈,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坚实有力的支撑。

  “随着环珠江口新区开发和湾区整体崛起,珠三角发展重心南移,大空港地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沟通香港与内地的中枢节点,有望成为珠三角新的经济地理中心。”宝安区提出,到2020年,大空港地区将基本完成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空港都市区,达到“空间之核”的定位;另外,力争建成一批航空总部企业基地、未来产业园区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未来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根据规划,大空港地区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领域国际化的科技资源,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政策为先导,引领创新型产业宏观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开放合作、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空港地区建成高时效敏感和高知识密集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地和未来产业聚集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群效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经济发展制高点。

  “长期以来,湾区内各城市围绕海港空港、对外通道、金融商贸、科技产业、高端人才、知名企业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提升了区域市场化水平,促进了区域内各城市的分工合作与功能整合。”深圳市政协委员展豪指出,深圳在湾区建设中,既要打开国际视野找准自己的国际定位,也必须找准自己的国家定位,利用“一国两制”的特点和优势,发挥改革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创新+”的理念和战略统筹规划,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营商环境,大胆开创深港深化合作2.0时代,携手香港共建世界级高端专业服务区。

  ■记者观察

  发展临空经济需取长补短

  航空是现代交通和经济的“激活器”。当前,机场所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航空业的基础设施,而是逐步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基于航空快速运输的优势,促使高端经济要素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在机场周边形成了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等产业集群,形成由复合的交通体系、综合性的产业集群构建起的临空经济区,大幅提升机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率、提高机场周边土地价值、促进周边产业结构升级。

  一位长期从事临空经济分析的人士表示,发展临空经济就是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对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等各项生产要素按照机场枢纽的特点进行组合、重组,保障各个微观经济体的创新活动获得持续的动力,并通过不断地优化重组,提高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效率。

  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欧洲的第三大货运机场、第四大客运机场。现在的史基浦机场已经不仅具有机场功能,还是一个汇集了人流、物流、展览、观光以及娱乐的“空港城市”,已是500多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市场和销售中心,涉及产业包括IT、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电子、金融、时尚等。机场也积极投入非航空产业的发展,拥有世界贸易中心、高尔夫球场、免税购物中心、美术博物馆等。新加坡临空经济则由樟宜机场空港区、实里达航空产业园组成,功能互补。

  对于宝安而言,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位居穗莞深港梁金发展轴的地理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起点和深中通道的桥头堡,得天独厚的区位是为临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地缘优势。与此同时,空港、海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六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创新资源也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深圳机场的定位已升级为“国际枢纽机场”。

  然而,目前深圳临空经济发展还存在急需补齐的“短板”。从机场周围的产业布局来看,包括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在内的物流业是临空经济的主体。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顺丰等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高速发展,而散布机场周边的小型货代则举步维艰,分散的小型物流企业还需依托集中规划的物流园区优化布局,传统的物流企业也有待向现代化、智慧化的物流模式转型。

  另外,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五大机场来看,什么叫统建房,深圳机场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就珠三角情况而言,深圳机场夹在广州和香港两个顶级航空枢纽之间,它既不能像白云机场那样承担客流中转的功能,其本身的国际客流又被香港所分流。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深圳机场新增伦敦、巴黎、苏黎世、维也纳等15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国际客流增长超三成,但从总量来看与广州、香港的机场仍有较大差距。研究人士建议,未来宝安应有意识打造航空枢纽的中转联程,提升在国际航运中的枢纽地位。

  ■观点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

  构建大湾区机场群地面互联互通网络

  “湾区经济的实质就是开放的产业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通网络。”綦琦指出,聚焦航空方面,日趋统一的大湾区航空客货市场急需构筑与之相匹配的全新的、可行的、高效的大湾区航空运输体系。

  綦琦认为,空域有限、管理多元、市场分割的现实困难和枢纽功能积聚不强、区域对外连接薄弱、跨界交通衔接不畅的具体短板,严重制约了大湾区机场群服务国家战略功能的发挥。“以协同发展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为目标,全面提升大湾区连接全国、联通世界的高效、便捷航空客货运输的通达性和投送力,扮演好大湾区建设开路先锋的角色。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目标实现逻辑上应先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最终目标的达成。”

  綦琦建议,要在现有大湾区综合交通规制和体系下,谋求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的外向型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外向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外向型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节点,机场和港口则是外向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在大湾区建设以机场和港口为核心的外向型综合交通体系,关键要打通机场和港口与其他区域型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航空方面,随着深港高铁线路和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深中通道建设不断推进,大湾区内地面高速铁路和公路网络逐渐完备,这将为大湾区机场群彼此在地面实现互联互通提供绝佳方案。“设想通过打造以高铁为载运工具的大湾区机场群地面互联互通的新网络,东线连接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地机场,西线连接广州、珠海和澳门三地机场,通过港珠澳大桥高速路延伸线连接香港和澳门两地机场。”綦琦称,新网络便可在大湾区五大机场之间实现30—40分钟内完成高品质、优体验的基于陆路的跨多机场中转。基于高铁联通大湾区机场群的新网络将有助于充分挖掘和释放大湾区现有航空资源的潜力,有效降低客座率偏低航班对空域资源的虚耗,增强往返大湾区航班的综合竞争力。

  “大湾区机场群地面互联互通网络的建成将从根本上实现大湾区机场群各成员的国内区位接近和国际区位趋同,更好地服务区域内人员和物资的跨区域、跨国家高效流动,最终实现以机场为核心枢纽,促进服务于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升级,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全媒体记者 胡百卉